金字塔(二)-金字塔内部的结构

我们在表达或者是写作的时候,往往会根据一个想法联想出许多其他的想法.这时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想法一股脑地都”丢”出去,如果这样做的话,受众就会被我们”砸懵”了.所以我们在表达之前一定要按照某种逻辑顺序,梳理好自己要表达的东西.

纵向

“维度”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.通常,我们所写在纸上或者是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只有一种方向,也就是从头到尾.所以,我们就可以说文字的维度是一维的.或者说我们所写的文章就是纵向的.

那么知道了文章的方向,我们便可以用”疑问-回答”的模式去编排我们的文章.接下来我简单说明一下这种模式:

通常人们会对未知的事物更感兴趣,所以在阅读的时候,往往也会偏好于之前没有了解过的文章.因此,当读者在阅读到一段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思想/段落时,心里便会有疑问:”为什么”,”怎么回事”……接下来,文章的下一部分便会顺其自然地对给予解释,并提出作者的观点.但在回答了读者的疑问的同时,往往又会引出新的问题,继而引起读者新的疑问:”为什么这么说?”,”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?”……就这样周而复始,依次迭代,一个清晰明了的纵向结构就构建了出来,如下图所示:

image-20210724100115729

那么”疑问-回答”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呢?

我觉得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清晰准确地表达了出来.也就是说,读者可以不认同作者的某个观点,或者是对某个疑问的解答,但是却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思考的整体过程和逻辑顺序.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不会产生歧义.

在搭建”疑问-回答”模式中,还有两点是要注意的:

  1. 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,先不要提出问题
  2. 答案要放在问题后面

横向

上面我们说了文章的内部结构搭建,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文章的逻辑顺序.通常,一段文字的表达有两种逻辑顺序,一个是演绎,一个是归纳.这两个是互不兼容的,也就是说一个意思的表达不能既有演绎,又有归纳.接下来,我简单说明一下这两种表达逻辑.

演绎

演绎是一种由一般情况推论出特殊情况的逻辑表达,举个例子:

人都会死.

苏格拉底是人.

所以苏格拉底会死.

总结下来,就是第一个思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大众观点或者现象.而第二个思想是针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/谓语提出的个体现象.第三个思想就是前两个思想”名正言顺”地推论总结.

归纳

归纳是一种根据多个观点的某种共性作出推论的逻辑表达,举个例子:

美军进驻伊拉克.

巴勒斯坦军进驻伊拉克.

以色列军进驻伊拉克.

可以看到,上面的三句话有某种共性,就是某军进驻伊拉克.那么将共性归纳起来,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伊拉克可能将会发生战争.需要注意的是,推断只是针对于一般情况,不包含特殊情况,也就是说推断出来的事情不会100%发生.

序言的结构

上面已经说了,金字塔机构可以使作者与读者不断地进行疑问-回答式对话.但是,除非引发这种对话的话题与读者有相关性,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.保证产生相关性的唯一办法,就是确保对话直接回答了已经存在于读者头脑中的疑问.

而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与发展来给出这一问题.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起源与发展必然以叙述的形式出现,应当按照典型的叙述模式展开.

这种典型的讲故事的呈现方式——–背景,冲突,疑问,回答———能够保证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,确保与作者站在同一个位置上.

总之,序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,关于作者正在讨论的主题他已经了解或将要了解的相关信息,从而引起读者的疑问,这个疑问也是整篇文章将要回答的问题.

总结

了解纵向关系,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包含哪些信息(即必须回答读者针对上一层次的思想提出的新疑问).

了解横向关系,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信息(即时候采用了正确的归纳/演绎论述).

更重要的是,了解读者最初提出的疑问,将确保你组织和呈现的思想与读者的有关性(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问题).